在養豬過程中,遇到了母豬產弱仔的情況,該如何應對呢?
有人想到了傳統方法——“媽媽寄養”,但這種方式不但操作繁雜、仔豬容易產生應激,而且超負荷哺乳對寄養母豬有較大的傷害,整體效果一般般。因此,我們建議從營養、飼料、環境和疾病因素這幾個方面入手,以減少弱仔的形成。
1、加強母豬的營養水平和飼養管理
在周而復始的繁殖周期下,必須給母豬做好每一個階段的精準營養調理,凈化對機體的不利因素,才能達到預期的生產指標。通常情況下,母豬泌乳能力在第六胎以后呈下降趨勢,為了保證仔豬的質量,應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淘汰胎次較多的母豬。
因為胎兒的營養完全是通過母體胎盤來提供的,胎盤的功能直接關系到胎兒在子宮內的正常發育和生長。只要讓母豬保持充足的營養攝入,才能有足夠的營養提供給小豬,從而增強仔豬自身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減少弱仔的形成。換句話說,母豬的營養水平決定了仔豬初生后的健康狀況。
在母豬妊娠期間,除了需要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質以外,還得保證足夠的免疫營養和生殖營養,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并提高其抗病能力。對于哺乳期的母豬,可以適當提高飼料中的脂肪含量,這樣可以提高奶水中的乳脂含量,減少仔豬在出生一周內成為弱仔豬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營養配比不可過高,妊娠前期投料也不可過多,否則容易導致母豬乳腺發育受阻,分娩后少乳,不利于仔豬生長發育。同時,建議不要選霉變的原料,避免霉變飼料中的黃曲霉素等有害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引發母豬死胎、隱性仔豬。
此外,建議分階段制定妊娠母豬喂料標準,母豬產前15天可以飼喂功能型母豬專用哺乳飼料(多奶力),提高飼料中養分的吸收利用率和初乳中母源抗體的含量,補充母豬繁殖所需營養元素,有效預防便秘提高采食量,提高仔豬初生體重和斷奶體重。對于產過弱仔的母豬,同樣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多肽調理,下一胎次產弱仔豬的幾率則會大大降低。另外,要做好科學的分娩與助產,盡量不要使用縮宮素進行助產,往往會適得其反。
上一條: 母豬為什么不要濫用催情針?
下一條: 豬場出現弱仔的原因